入職17年,從焦化測溫工、煉焦班長到化產車間副主任,再到洗煤廠黨群員;從焦化技術到安全管理,再到黨群工作;從普通工人到市勞模,再到內蒙古自治區勞模。12月10日,36歲的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利民公司職工王飛身披紅色綬帶、手捧榮譽證書,站在了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勞動模范”的領獎臺上,方正的面孔、陽光的笑容,收獲滿滿、自信滿滿。但,沒有誰的成長會一帆風順,也沒有誰的成功會來得云淡風輕,榮譽背后,自然有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付出。王飛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是金子到哪兒都閃光。下面,就讓我們沿著他的成長足跡,去認識他、去了解他。
不怕吃苦 艱苦環境錘煉男兒本色
2003年7月,20歲的王飛從學校畢業后來到該公司當了一名焦化測溫工。
入職前的上崗培訓,王飛就嶄露頭角。培訓主要學習焦爐加熱和調火。看似簡單的操作,技術含量卻很高。因為焦爐爐溫控制要求非常嚴格,調整時,煙氣大了,燃燒會不充分;空氣大了,會造成燃燒過剩,都會對焦炭質量造成影響。王飛在培訓過程中虛心向培訓廠家的老師傅請教操作要領,一有空閑就認真琢磨、反復練習,培訓結束時,調火技術已經相當純熟。所以,一上崗就被車間領導任命為加熱組長。
焦化廠焦爐的生產環境異常艱苦,高溫炙烤、煙氣熏人,很多一起參加工作的同齡人因吃不了苦,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后紛紛選擇轉崗或離職,但王飛選擇了堅守,并逐步干出了名堂。
為保證焦炭質量,煉焦溫度必須嚴格把控。每隔兩小時,工作人員就要來到煉焦爐頂通過看火孔監測溫度。每次打開看火孔,都可以直接看到爐內燒成明黃色的爐火,操作人員需要手持儀器,站于看火孔上方進行監測,此時,夾著刺鼻氣味的高溫煙氣鋪面而來,令人窒息、灼人眼目。兩臺焦爐需要監測202個看火孔溫度,也就意味著工作人員每隔兩小時就要忍受202次高溫煙氣的炙烤“酷刑”。王飛不僅日復一日堅持下來,而且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每次測溫都力求精準,從不因爐頂環境惡劣應付了事。當發現看火孔溫度超出標準值正負50度時,就及時到同樣悶熱難耐的焦爐地下室調節煤氣和空氣的比值,確保煉焦溫度保持在最佳水平。也因此,王飛所帶班組生產的焦炭質量始終能保持優良。
“那時也沒覺得有多艱苦,只想著要對得起自己的工作崗位,多流點汗,多跑點腿,把分內的事情做好,煉出一爐爐好焦,心里會覺得特舒暢。”談起往事,王飛的語氣云淡風輕。
2008年,由于焦爐部分上升管運行時間過長出現開裂現象,導致黃煤氣泄漏。如果不及時處理,容易出現著火、甚至爆炸事故,同時也對現場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車間領導決定對兩個焦爐的部分上升管進行更換,要求在不停爐的情況下,每班更換2根。由于更換現場近50度的高溫,環境異常艱苦,很多工友都產生畏難情緒。當時已經擔任煉焦車間班長的王飛卻每次都干在前頭,身先士卒,帶領班組成員保質保量完成更換任務。不僅如此,輪到本班組休息那天,他還組織幾位工友一起主動加班,加快上升管的更換進度,盡快排除安全生產隱患。
由于工作出色,王飛多次被評為先進生產工作者,2009年,被評為鄂爾多斯市勞動模范,后來還被提拔為化產車間副主任。
勇于擔責 堅持原則彰顯央企擔當
2015年11月,利民公司焦化廠因市場疲軟被迫關停,職工放假在家。每月2000元左右的生活費根本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工友們都開始謀求新的出路。王飛憑借自己多年來養成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小有名氣的煉焦技術,很快就應聘到了一家私人焦化廠的安健環科。
有一次,焦化廠檢修苯儲槽。當時,廠里既沒有氣體檢測儀,又沒有進行蒸汽吹掃,只是自然通風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位檢修負責人就安排檢修人員進槽內開始工作。王飛在例行的安全檢查中正巧發現了這個情況,多年的焦化廠工作經驗讓他認識到此舉的重大安全隱患。于是,他及時制止,并反復解釋原因和可能發生的后果,最終說服了那位負責人。
接下來,王飛又與之前有過業務聯系的其他焦化廠積極聯系,借來了氣體檢測儀。檢測結果,槽內果然存在比較嚴重的苯超標。如果沒有他的及時制止,那幾位檢修工人極有可能發生生命危險。一場嚴重的安全事故就此消弭。
隨后,王飛又組織大家利用蒸汽對苯儲槽進行吹掃置換。槽內有害氣體濃度經檢測已降低至安全標準后,才讓檢修人員入內檢修。
堅持原則,勇于擔責,央企職工的責任擔當又一次讓這家私人焦化廠的領導對王飛刮目相看,也因此對利民焦化廠產生了良好印象。這之后,只要是王飛介紹來的利民焦化廠職工,都可以獲得免檢資格,直接上崗,在那段最艱難的日子,極大地緩解了這部分職工的生活困難。
迎接挑戰 認真摸索最佳工作方式
“小王,抓緊時間統計一下洗煤廠今年黨員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劉班長,‘愛在利民’的微視頻,全廠就差你們班沒有報過來了,催一下大家伙,利用明天休息時間全部錄完,否則就要影響咱們廠的考核了。”
“飛哥,盡快通知你們單位各班組符合條件的青工報名參加青崗員競聘。”
……
正在辦公室整理黨建資料的王飛不時接打著各種電話,然后有條不紊地一件件落實,忙而不亂。
2019年2月,在外面漂泊了幾年的王飛還是割舍不下陪伴自己成長成熟的企業,加之經過改革洗禮的利民公司近幾年發展形勢良好,于是,他選擇返崗,通過競聘走上了利民公司洗煤廠黨群員的工作崗位。
雖然入黨已11年,但真正干起黨務工作,對王飛來說確實算不小的挑戰。以前是吃苦耐勞、出力流汗就可以完成工作任務,現在不僅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每天要面對各種文件報表、做好活動組織,需要承受腦力體力的雙重壓力。尤其是近幾年全面從嚴治黨,黨務工作的每一個細小環節都有嚴格規范,絲毫馬虎不得。王飛抓住每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從黨的理論知識到開展實踐工作時的注意事項都努力學習、認真琢磨,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自從王飛干上了黨群員,就成了我們辦公室的常客。工作中遇到困難和疑問,就來和大家討教,不弄個水落石出不罷休。”利民公司黨建工作部主任鄭聰聰說起王飛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勁頭,也是印象深刻。
黨群員不僅負責黨務工作,團青、工會和洗煤廠行政方面的相關工作也要承擔,每天的工作繁雜瑣碎。王飛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摸索最佳的工作方式。在努力自學的同時,虛心向領導和其他同事請教,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并加以落實。在黨支部書記的幫助和指導下,他把手中的工作按輕重緩急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且不緊急幾大類,然后條理清晰、按部就班逐一完成。再繁雜的工作也盡量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為確保各項工作逐級落實,王飛與各班組和黨員積極溝通,傳達上級精神,宣傳各項工作開展的意義,解開個別同志的思想疙瘩,使洗煤廠的黨員群眾更加團結到黨組織周圍,黨務工作得以順暢有序推進。
自王飛擔任黨群員以來,洗煤廠的黨務工作每月都能順利通過黨群考核。由于工作成績突出,還多次獲得了獎勵。
一路走來,不論崗位好壞,不論職級高低,王飛都能以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和敬業奉獻的工作態度贏得喝彩與掌聲。他的成長經歷再次告訴我們:好鋼用哪兒都是刃,勇于付出,就能收獲精彩。